上海宝开的被迫害妄想与“南橘北枳”悖论
■ 间接伤害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来自《晏子春秋》的寓言为我们留下了一句成语:南橘北枳。故事中的“盗”与“枳”并不是谴责的对象,“水土”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中国的游戏市场上,似乎任何带有负面色彩的特殊现象都可以归结于此:特殊的产品是为特殊的市场所准备的,而中国游戏市场的特点就是盗版横行排挤正版生存空间,玩家普遍不愿为游戏付费……我们似乎都能就这一现状达成共识,于是无论受到怎样的区别对待,都能够以“南橘北枳”来解释这种区别——如果我们的市场就是这么糟糕,我们有什么资格奢求得到平等的待遇呢? “南橘北枳”是一个具有普世性的开脱借口:无论是在本土市场,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只要打出一张“中国”牌,怎样脱离常理的行径都会显得“因地制宜”。刘琨在GDC 2014现场就通过一套出色的连击打出了这张牌:在《植物大战僵尸2》于2013年7月9日率先上架澳大利亚/新西兰区试水之后,仅仅过了2个小时,盗版就已登陆中国市场,内购破解版则在24小时之内诞生,而这些盗版与内购破解版在5天内的下载量超过了600万。如果说还有什么数据能比这个更糟的话,那就是中国玩家的付费率只有其他地区玩家的1/87 …… 事实上,这种态度在中国游戏产业中相当普遍,从业者时常会选择通过个别数据来证明整个市场是多么的混乱、无序、低素质、没指望……在这种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背后,人们往往会忽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的移动游戏市场——尤其是iOS的半边天,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在以罕见的能见光波长辐射出久违的正能量。长久以来,封闭的中国游戏市场对于大多数海外从业者一直是无法观测的黑洞,这里的游戏销量无法被直观地统计,盗版传播却是显而易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App Store中国区的诞生,国内游戏市场终于有了与全球接轨的桥梁。就算是在刷榜横行、欺诈应用得不到管理的情况下,App Store中国区的付费排行榜仍然不乏国际级大作登场,在海外市场叫好叫座的高品质游戏一样能够在App Store中国区攀上付费榜上游甚至顶峰。《割绳子》《切水果》《愤怒的小鸟》《国王保卫战》,甚至《房间2》《地狱边境》《无尽之剑》《共和国》……等等全球手游玩家耳熟能详的大作都未曾缺席过中国区的排行榜前列,甚至前不久《纸境》的开发者都惊讶于这款游戏在中国的销量。 即便国内的App Store相比国外依然扭曲,但国内的玩家依然证明了他们对优秀作品的支持力度,但这份热情却遭到了部分从业者一次又一次的无视。在这些以一贯的刻板印象冷眼看待中国市场的从业者中,上海宝开的立场是最为微妙的:作为《植物大战僵尸》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者,他们理应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玩家的热情,以及近年来他们在移动平台通过消费所给予的这部作品的支持,但他们却极少在公开场合展示这些卓越的成绩: 这是《植物大战僵尸》首部作品的英文版(iPhone版18元,iPad版45元,价格数据收录有误)在App Store中美两国的畅销排名历史对比,蓝色线条为中国区排名,红色曲线为美国区排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iPhone版在中国区与美国区的畅销榜排名不分上下,iPad版在中国区的排名更是远远高于美国区。从2011年中期到2012年初,英文版在中国区排名下滑的原因是被中文版的问世抢了风头,而官方中文版在问世后亦长期处于排行榜前列。 前任PopCap战略发展部门主管James Gwertzman曾在上海宝开团队成立早期给予中国市场高度评价:在2010年第三届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上,James Gwertzman展示过这两张幻灯片:
然而,随着上海宝开经营业务的全面展开,对《植物大战僵尸》“本地化”工作的逐渐深入,这种正面评价最终在国际舞台上绝迹,而对于那些多年来以热情和金钱对《植物大战僵尸》给予支持,赋予其在App Store中国区排行榜前列位置的iOS用户,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就是2013年2月《长城版》对iOS中文版的“反哺”,游戏内容的彻底变质。他们只是像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玩家那样,付费购买了自己喜爱的那一款《植物大战僵尸》,只是打算像地球上其他地区的玩家那样,好好享受一款正常、完整的游戏罢了……但是地球上已经不存在正常的《植物大战僵尸》中文版了。 (编辑:173173游戏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